close

※想改變孩子,不如先改變自己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●【愛+好醫生】父母先運動,孩子才肯動
作者: 小兒感染科 黃瑽寧 (Good TV【愛 好醫生】)
2017-04-13

希望孩子讀書?自己就要先拿起一本書;希望孩子早睡?自己就要跟著一起早睡;希望孩子建立規律運動習慣?自己就要擬定運動計畫。

媽媽說:不可以吃零食,尤其晚餐前三十分鐘,誰吃零食就處罰誰。說話聲還未歇,爸爸就已經當場打開冰箱,拿出一瓶可樂喝個精光。想想孩子此時,會有什麼感受?黃瑽寧醫師會在《愛+好醫生》節目中,與【愛家顧問團】醫師,一同探討養成日常習慣的重要性。

------
撰文◎ 黃瑽寧醫師

門診區的病人在門口痴痴地望著看診燈號,不時低頭看一下自己的掛號單,唉呀,等了一小時,總算快輪到我了…。這時候突然一位小姐敲敲診間的門,推門進去跟醫生打招呼,順手就把隨行的老先生帶進診間,過了十分鐘,兩人又拿著藥單走出來。此時,身為乖乖照號碼排隊等待的您,會有什麼感受?憤怒還是無奈?一定想著為何這個VIP病人,不需要跟我一樣守規矩呢?

經過上述的情境暖身之後,我們回頭來看看許多家庭裡各式各樣的教養難題。媽媽下達指令:孩子回家先寫完功課,洗澡,練鋼琴,跳繩,然後才可以有三十分鐘玩平板電腦的時間;訓話完畢之後,媽媽開始滑起手機。想想此時孩子心裡,會有什麼感受?媽媽說:不可以吃零食,尤其晚餐前三十分鐘,誰吃零食就處罰誰。說話聲還未歇,爸爸就已經當場打開冰箱,拿出一瓶可樂喝個精光。想想孩子此時,會有什麼感受?

所有的教養專家都建議:好習慣是全家人一起培養的。希望孩子讀書?自己就要先拿起一本書;希望孩子早睡?自己就要跟著一起早睡;希望孩子建立規律運動習慣?自己就要擬定運動計畫。而且一個人不夠,全家都要動起來,成為一個家訓,成為一個規律,孩子被制約了之後,習慣就會成自然。如果家裡有大人不配合規定,這時孩子被規範的心情,就好像是大人看門診被VIP插隊一樣,一定感到不平、怨恨、與無奈,那麼擺爛、頂嘴、不服從等行為,肯定隨之而來。
千萬不要只想著,這是為了給孩子設立榜樣而犧牲,其實許多時候最大的受益者,就是父母本身!比如說父母希望孩子吃健康食物,於是全家一起戒除飲料、零食、鹹酥雞、薯條,最後自己也變得健康,身材也恢復。陪著孩子早睡,不知不覺自己開始早起,神清氣爽的過日子,體力腦力也都變好了。如果今天有新手父母問我,生孩子之前該預備什麼,我簡單的忠告就是:您希望未來自己的孩子怎樣健康生活,全家人就都要有一起健康生活的心理準備。

在【愛+好醫生】節目中,專家們對於讓孩子愛上運動這件事,都紛紛提出因應的對策。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困難,因為最重要的第一步,就是讓「運動」這件事,成為全家規律生活的必需。有時候全家可以找到共同喜歡的運動項目,也可能各自有各自喜歡的領域,其實都沒有關係,方法有無限多種,端看我們是否有心,願意先改變自己。

◎孩子的習慣培養不起來?

A:許多家庭都是爸爸愛運動,孩子卻不愛運動,有的時候是因為媽媽不愛運動,姜義村教授就說,孩子培養運動習慣會遇上阻礙有分成結構性跟人際性的,以結構性的阻礙來說,無非就是時間地點,像現在孩子下課之後跑補習班才藝班,根本沒時間好好運動,六日也是上課上課,家長必須要特別幫孩子把時間分別出來去運動。另外就是人際性的阻礙,像是如果孩子去上課,爸爸媽媽下課就開始碎碎念,游泳課一堂課多少錢,要趕快學會不要浪費錢,或者是家裡有一方喜歡運動,但是她都自己去,那孩子就會選擇比較輕鬆的那個狀況,所以運動是需要整個家動起來,有很多家長認為孩子不喜歡運動,其實不是不愛運動,而是沒有找到孩子喜歡的運動!

◎那如果家裡父母對於運動不同調,孩子跟誰去?

A:可以先經營家庭中的運動氣氛,建議家庭預算要有運動費用,像是運動的器具,或是請教練教游泳,很多家庭有預算去慶生或是大吃大喝,但是運動的費用很少在我們家庭預算表裡面,因此可以討論騎腳踏車的路線,騎去哪裡吃甚麼好吃的,或是邀請哪個家庭、朋友跟我們去運動。其實旅遊也是一種運動,因為會走路健行也算,從沒有運動習慣的狀況要建立,就先建構容易跟好玩,讓孩子很期待,培養孩子的期待感,當孩子跟你說:「哇!好累唷~那下一次我們要幹嘛幹嘛...」,這樣就成功了。

◎帶孩子打球都投不進,孩子很挫折?

A:也許可以從帶孩子看球賽開始去感染運動的熱情,「看看選手多努力、雖然輸了很多次,但他們怎麼樣調整......」,培養一種對運動的參與感也很重要。

◎孩子運動一下子,就覺得很累,不想動了?

A:這其實是一個警訊,為什麼會很容易累?因為肌肉張力低,手腳協調性差,所以別人輕鬆就接到球,但是孩子卻做不到,而做不到就越不想做,肌肉張力、耐力就更沒訓練到。職能治療師建議,可以安排孩子去做一些刺激前庭覺的運動,像是跳跳床之類的,可以旋轉翻捆,刺激頸部肌肉,避免惡性循環繼續下去。不愛運動的孩子,不等於挫折忍受度的低的孩子,家長一定要給孩子最適合的挑戰,例如那種無法一次做到,但是挑戰兩到三次,就會成功的運動為佳,孩子從這個部分找到成就感之後,他就會自己調整跟努力。

◎很多家長都會擔心,把時間分別出來運動,排開英文課、畫畫課以及讀書時間,會不會不值得?

A:賴老師的分享:「父母的假設,其實不是對的,像我自己運動的心路歷程,挑戰斜坡或是挑戰比賽,那種拚一下的心情,反而像我在工作的時候,『拚一下,再努力一點,撐一下就過關了』這種心態就會出現。」姜老師也解釋,運動很容易讓孩子覺得挫折,但運動比賽不是要搶著贏,而是要大家學習輸,因為冠軍只有一個。不過,其他人難道都是loser嗎?當然不是,做了所有準備,但是最後不是勝利者,這個挫折在人生中會不停出現,升遷、交男女朋友都會遇到,這可以透過運動中學習,如何面對挫折、如何調整自己、下一次可以有更好表現,反而是讓孩子可以在心境上更堅強,願意挑戰自己更上一層樓。

◎兒子騎腳踏車的時候騎不好,輔助輪放回去嗎?

A:賴老師回應:「孩子覺得不行就幫他放回去,不放回去也可以,但是爸爸要陪著他、扶著他,讓他知道失敗的後面有爸爸陪著,讓他有安全感去面對。」姜老師則是建議從方法改變,先把踏板拿掉,從他滑車輪開始,先去學習平衡感,平衡感練好了,再開始練習踩踏,騎腳踏車的重點是先學平衡,再學踩踏。學習邏輯不對的時候,學起來也會比較辛苦。

◎把孩子送去球隊,學跆拳道,這樣應該就可以培養運動習慣?

A: 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爸媽「很喜歡我做這件事情」,那孩子就會缺少一點點的動力,有很多孩子學跆拳道,然後爸媽買道服也開始跟著學,這樣孩子會覺得爸媽跟孩子是一國的,而且家裡多了很多聊天的話題,建議跟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。

◎運動的種類,會不會有人不喜歡?

A:運動種類百百種,可以帶著孩子慢慢摸索,找到喜歡的。這裡分類一下幾種常見的運動:身體自覺類的運動—武術或體操;防身類的運動—發生事情時,至少跑得比旁邊人快;耐力鍛鍊類的運動—慢跑、單車騎遠一點;水上運動—衝浪、風帆、游泳;團隊合作運動—球類、多人的運動。建議家長好天氣選一種運動,下雨天選一種運動,夏天跟冬天各一種運動,這樣不會因為天氣或是環境的問題,中斷運動。

#讀寫堂關心您‬‬‬‬
#全盤接收不如不讀
#父母與孩子的相處

arrow
arrow

    讀寫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