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※這也是小文子一直在提醒大人們,千萬別在孩子的面前批評孩子的師長,因為最後的結果,只會造成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而已,對於被您批評的人不痛不癢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●小孩看了1分鐘影片,就能從大人身上「學會」偏見

出處: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

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
當兒童看到大人們對待兩個人有不同態度時,他們自己對待這兩個人的態度會受到影響嗎?一個心理學實驗探討了這個問題。

文︰Wen-Jing Lin

我們知道,即使是一歲大的兒童,也能透過很短的時間觀察到兩個成人之間的關係如何。當兒童看到大人們對待兩個人有不同的態度時,他們自己對待這兩個人的態度會受到影響嗎?

在一個實驗中,研究者讓一群4歲和5歲的小朋友觀看一段約30秒的影片。影片中,一個演員扮演分發玩具的角色,負責把玩具分給另外兩個演員(A和B)。這個分發玩具的人,對待A時面帶微笑、傾身向前,而且迫不及待要把玩具拿給A。但對待B的態度卻明顯不同,不僅皺著眉頭彷彿避之唯恐不及,還發玩具發的心不甘情不願。從這段影片,很明顯看得出負責發玩具的人比較喜歡A。

看了這段影片兩次以後,研究者就問小朋友他們自己比較喜歡A還是B,結果選擇A的小朋友佔了多數。即使小朋友根本就不認識這個發玩具的人,也不認識A或B,就只是看到發玩具的人比較喜歡A而不喜歡B,僅此而已。

實驗還沒結束。實驗者接著拿出另一個玩具問小朋友︰你覺得我應該把這個玩具給A還是B呀?認為應該把玩具給A的小朋友還是比較多。

接下來,小朋友又看了另一段影片。影片中一樣是前面的幾位演員,這次扮演分發玩具角色的演員手上拿了個奇怪的東西,問A、B兩人這東西叫什麼。結果A和B給了不同的答案,A說這是XX,但B說這是OO。研究者接著問小朋友,那你覺得這個東西是XX還是OO?不意外地,認同A的意見的小朋友還是比較多。

在另一個更進一步的實驗中,實驗流程與前述實驗幾乎一模一樣。小朋友一樣看到發玩具的人以不一樣的態度對待A和B,然後也被問了上面提到的幾個問題。

分別在於,之後又出現了另外兩個新的演員,實驗者向小朋友介紹他們其中一位是A的好朋友,另一位是B的好朋友。結果小朋友不只是比較喜歡A,也比較喜歡A的好朋友。小朋友根本就沒有看到有誰以不同的態度對待這兩個新演員,但就已經偏好其中一人,原因只是因為他是A的好朋友!

在這個實驗中,A和B兩人什麼動作也沒做,就只是因為發玩具的人比較喜歡他們之中的某一個,小朋友的決定就受到了影響。而且這個影響還不僅僅只是侷限在AB兩人而已,甚至擴及AB的朋友。

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,假設周遭的大人們對待同性戀者不如他們對待異性戀者一般友善,那麼小朋友是不是會在還不知道什麼是異性戀/同性戀之前,就變得比較喜歡異性戀的人、比較認同異性戀者的意見?除了同性戀/異性戀的例子,還有其他各式各樣可以想見的例子。大人們雖然沒有明講,但他們很有可能早就已經將歧視的種子,埋在孩子原本沒有偏見的腦中。

 

 

#讀寫堂關心您‬‬‬
#‎父母與孩子的相處
#全盤接收不如不讀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讀寫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